如今所謂的“涼州三明”,都是靠著平定羌亂的戰功,而在涼州崛起的世家。
“羌亂越快平定,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就越小。我們要盡快派出軍隊前往平亂,諸位誰可領兵出戰?”秦川環視眾人,問道。
“秦將軍,我看不如讓胡軫去吧。”董旻道。
秦川看了看縮在一邊保持著低調的胡軫,問道:“文才,你可願領兵平亂?”
現在長安的董卓舊部,除了董旻、董璜,就數胡軫之前的地位最高。
他在涼州時就已是小有名氣的將領,曾與羌人多次作戰。投靠董卓後,他做過中郎將,領過禁軍,最後還被董卓委任為總管京中禁軍的衛尉。
隻是因為董卓死後站隊太快,在秦川陣營裏被邊緣化,胡軫才學著小心翼翼地低調做人。
這時候聽到秦川的詢問,他稍微愣了愣,明白了這或許是自己重新獲得重用的機會,便點頭道:“屬下願為太傅效命。”
“那就這樣,稍後我會讓尚書台給你一個將軍的名號,你率樊稠、伍習兩部,再給你五千民夫,前往祋祤、雲陽平定羌亂。”
秦川安排道。
隨後胡軫便被任命為“破羌將軍”,領了印綬符節,率七千步騎前往平定羌亂。
實際上胡軫所率兵馬,有戰鬥力的僅僅是樊稠和伍習兩部,共計為一千七百餘人,這還是秦川交還了伍習原來分散在其他部的人馬。
不過發兵詔書卻是把參與後勤的五千民夫也算上了,這也算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方式吧。
胡軫出發不久,西線又給秦川傳來了一個壞消息:“馬騰率三萬餘兵馬前往關中,自稱要麵見天子。現在已至秦倉,秦倉縣令不戰而降。”
終究是秦川權力得來的太過快速,根基不牢,難免會遇到反撲。
想要坐穩這個位置,就必須要通過這些考驗,用實力折服那些心有不服的人。秦川早有心理準備,倒也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