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之技,不登大雅,甚至是犯罪行徑,但內中確實有高人,蓋因在舊時,鄉下雞多,乞丐也多,乞丐改善生活,偷雞是捷徑,因為生存需要,逼出許多絕招。
舊日江湖上,公認最厲害的一個人物是沛縣老丐,此人是個老乞丐,無名無姓,問他名姓也不答,不過其口音是沛縣口音,因此江湖上都叫他沛縣老丐,這沛縣老丐一不是神偷,二不是奇丐,之所以能在暗三門江湖上留下字號,就是因為一手偷雞的絕活。
一般奇丐偷雞,先是撒碎米吸引,所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就是說的這事,撒碎米吸引雞靠近,猛然抓住雞脖子,雙手一較勁,分筋錯骨,雞就不叫了,一點聲息都沒有。
專業一點的,會用銅知了,該器具有蟬之形,但材質是銅的,後麵連著一根細線,撒在地上拖動,雞會誤以為是知了,回去啄食,一啄之下,蟬翼會撐開,將雞嘴撐大,雞就不會叫了,隻能被偷雞人拖著走。
然而沛縣老丐偷雞開創了一種新手法,他看見一群雞,呼朋引類,在地上刨食,隻要雞一抬頭,和他一對眼,這雞就神魂顛倒一般,徑自朝他跑來,一氣鑽到它破袍子底下,等沛縣老丐挪動地方,隻剩一地雞毛。
誰都不知道他手法奧妙之所在,江湖中一直流傳他偷雞的方法,目睹者甚多,卻沒有一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這沛縣老丐,基本上一天一隻雞,吃的紅光滿麵,到九十多歲才死,那時已經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了。
天下偷雞法中,隻有花簾月布兜經裏記載的布兜法,可以和沛縣老丐手法媲美。布兜經之所以叫布兜經,就是源於這個布兜法,布兜法雖然是個偷雞的手段,卻闡述了布兜經最高深偷技的精髓,那就是讓被偷之物自己跑到小偷的口袋裏來。 這看似是幻想,但被神偷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