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神捕

告知讀者

關於彭瑩玉彭瑩玉(?1353年),又名彭翼、彭國玉,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元朝民變領袖。人稱彭和尚,南派紅巾軍的開山始祖。

曆史上卻有其人。早年曾在江西袁州慈化寺出家,人稱彭和尚,後來改信彌勒教,四方行走,以為人免費治病傳教,因“法術”高強,為民間所敬佩。至元四年(1338年)和徒弟周子旺在江西袁州率眾五千餘人起事,背心皆書「佛」字,以為有「佛」字,刀兵不能傷。扶周子旺稱周王,立年號,後起義失敗,子旺死,彭瑩玉逃亡淮西,在淮西一帶傳教,“勸人念彌勒佛號,遇夜燃火炬名香,會偈禮拜”,被彌勒教徒尊稱為彭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聯合鄒普勝、徐壽輝在蘄州(湖北蘄春)起事,攻占蘄水(湖北浠水),扶徐壽輝為帝,國號天完,設置“蓮台省”(相當於中書省)統領百官。至正十三年底(1353年),元軍圍剿天完,蘄水失陷,彭瑩玉戰死[1],鄒和徐突圍。

關於明代科舉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寅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