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錦衣拍案(二):霸王別姬

第一章 天之上 第一節

洪武二十八年。

剛過了正月,大明朝老一代將星又隕落了一顆。

宋國公馮勝被皇帝賜死,諸子不許繼嗣。

不過,對於大明朝來說,這就像廣闊湖麵上落入了一顆小石子,泛起一點漣漪而已。大明朝嶄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特別是各種祭祀和典禮都將如期而至。

這些祭祀和典禮上的祭舞、雅樂以及飲宴時各種助興的演劇、雜耍等等都要由禮部下轄的教坊司來完成,特別是九月皇帝的壽誕——萬壽節,更是教坊司大顯身手的時候。

春寒料峭。

京師的日頭淡淡的,風裏還帶著舊年的冰鋒。

皇城西南角,有一條大通街,這條街與西長安街十字相交,這個交叉點就是熱鬧的烏蠻驛,番邦進貢使團隨員居住和販賣家鄉特產的地方。

沿著大通街走過熱鬧的烏蠻驛,繼續往皇城方向走一段,就會看到一片別具的官署,這裏沒有錦衣衛鎮撫司的肅殺,也沒有六部衙門的威嚴,倒是有些富家園林的俊秀。

這裏就是教坊司的衙署。

大明的教坊司承於前朝教坊司,蒙古人治國不崇聖教,儒學式微,豪放的草原人喜歡飲酒,更喜歡歌舞音樂,所以教坊司受到空前的重視,有教坊裏的大員差點做到了尚書這樣的高官。

到了大明朝,皇帝雖出生草莽,卻洞察儒家教化之力,重新尊儒崇聖,著力恢複漢家的禮樂典章。

重立的教坊司自然是責無旁貸,但教坊排演的舞蹈和樂曲都是祭祀和大宴上用的雅樂而非歡娛之用的俗樂,在外人看來自然是沒有前朝這般興旺了。

教坊司的正門寬隻有三間,門前也沒有威武的石獸,一條石板路直通正堂。

正堂也不高大,隻有三間七架,大明律令對官署的營造有嚴厲的律令,教坊司的主官“奉鑾”官階隻有九品,所以正堂也隻能是這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