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三年,冬,十一月。
燕王的叛亂已經持續了近三年的時間。因為嚴冬的到來,兩邊暫且休兵,但官軍輸多勝少的局麵並未改變,皇帝乃至百官的心情如同今年京師入冬以來的天氣,晦暗陰鬱。
直到有一日,馬皇後的寢宮裏響起了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
皇帝的第二個兒子降生了,老天爺似乎也開了心顏,露出久違的藍天。
京師南郊,大祀壇。
這裏原來叫圜丘,是皇帝祭祀上天的場所,太祖爺愛惜民力將祭天和祭地合二為一,又在原址上蓋了一座大殿,取名大祀殿。
在大祀殿的西南,有一座兩進的院落,這裏是皇帝祭祀前齋戒的地方,名曰“齋宮”。
齋宮配殿的門前,重要的文武官員分成兩撥,交頭接耳地聚在一起,等吉時一到,他們便要依次穿過大祀門進入大祀殿跟著皇帝行三獻禮,祭告上天大明又誕生一名皇子。
這時,從齋宮門外進來一位身材高大的大臣,他頭戴紫金梁冠,身著青羅衣,腰上係著犀角帶,威風凜凜,氣度不凡。
有個文官瞥見來人,用手扯了扯身邊好友的衣袖,好友轉身看去,臉上立馬露出了鄙夷的神色,這種情緒像是在水中**起的波紋迅速傳播開來,剛剛還興致勃勃的文官們仿佛一個個都吃了蒼蠅,表情說不出的難看。
那人走上配殿的台階,見那幫文官們紛紛投來不善的目光,苦澀地搖了搖頭。
“曹國公,曹國公……”
武官中有一人卻拋開眾人,熱情地迎來上去。
“是徐都督啊。”曹國公李景隆急忙回禮。
左都督徐增壽拉著李景隆的手,輕聲道:“別理會那幫酸子。”
李景隆苦笑道:“徐都督不怕我是燕庶人的細作。”
“燕王是我姐夫,你真是細作豈不是更好。”徐增壽半開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