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二年春,陝西渭南洛縣石門鎮發生了一件大事。
鎮上第一大戶,張家老奶奶八十大壽。
這張家自前清起就有人做京官,雖然隻是閑職,上不得朝,但卻也積累了數十年的官脈。
宣統退位後,張家老大張漢元改旗易幟,先是加入陝西新軍,不久又進入秦隴複漢軍政府,跟了張鳳翽;到了民國六年,又帶著隊伍加入了陝西靖國軍,一轉身就成了民國功臣。
祖奶奶八十大壽,張家自然不會輕視,上年冬天就開始張羅,又召告親朋,說是壽日大擺流水席,凡是上門叩個頭,道聲祖奶奶萬壽無疆的,就能討得一片富秦錢局的紅票禮封,那是一張五百文的通用票憑。
看來這張家人做事,討得是個彩頭,要的是個喜慶。
那幾個月,張漢元剛剛率部剿滅了入山為匪的“黨拐子”,順勢收編了“黨拐子”餘部殘匪,聲勢大振,再加上坊間把張家祖奶奶的壽宴這麽一傳,轉眼間,張家聲望別說在鎮上,就算是在縣城,也抖了起來,外人叫起張漢元來,連稱呼都改了,稱作張帥。
日子到的那天,本地的關係,加上陝北陝南的老親舊眷,再算上攀交情的,是絡繹不絕。光是壽禮,就堆滿了東西廂房,就算原本是繡樓的南廂房,也被擠得滿滿當當,哪怕連隻腳,也插不進。
這些拜客中,有為了攀交情的,送的是金帛銀票;有為了討老奶奶歡心的,挖空了心思覓到些珠寶玉石;更有些女眷,從省城帶回了蘇繡蜀錦,說是要給老奶奶備上一身兒的綾羅綢緞。
壽日那天,光是金條銀錠、玉石細軟是整櫃整櫃向張家大院兒抬。
張漢元請的紅事大先生把壽禮分成了幾類,金銀珠寶運到後院;雜件兒壽禮堆放在東廂房;綾羅綢緞放進南廂房;古董字畫,登記造冊,放入西廂房;至於金憑票號,直接歸入賬房;單單有些合了祖奶奶心意的小玩意兒,直接送入祖奶奶的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