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9月27日—10月27日(光緒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一日),晚清維新派報刊《時務報》第六冊至第九冊連載了由張坤德翻譯的偵探小說《英包探勘盜密約案》(標“譯歇洛克嗬爾唔斯筆記”),即“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海軍協定》(The Naval Treaty),由此便正式拉開了西方偵探小說進入中國的大幕。
隨後,作為“新小說”之一的偵探小說,讓中國人見識到了其與中國古典公案小說的不同之處。到了民國初年,更有《新聞報》副刊《快活林》舉辦“奪標會”,征集中國作家創作的偵探小說,程小青(1893—1976)先生便借此創作了“霍桑探案”係列首篇《燈光人影》(當時所有參賽征文均以此為題,且程小青筆下的偵探姓名實為“霍森”)。
如果說,“霍桑”是民國版的“東方福爾摩斯”的話,那麽,在此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晚清版的“東方福爾摩斯”,那就是南風亭長《中國偵探:羅師福》中的主人公—羅師福。
《羅師福》,題“中國偵探”,署“南風亭長著”,原載於上海環球社《圖畫日報》第1—154號,1909年8月16日(宣統元年七月初一)開始連載第一案第一章,1910年1月16日(宣統元年十二月初六)連載至第二案第九章後,便宣布暫時告一段落,時有編輯人語:“第九章完,其第十章,稿未寄到,不得不暫停數日,而以短篇小說,權為替代。閱者量之!”但第九章之後的內容卻至今未見。
據說《羅師福》還曾出版過單行本,洋裝一冊,計洋貳角,但似乎也沒有藏書家和晚清小說研究者親眼見過,不知此所謂單行本是否真正刊行過?共計刊行多少案多少章,是否較連載版完全?
至於“南風亭長”又是何許人也,目前知之甚少,隻知道其為上海環球社部員,生平卻不詳。我曾試著在故紙堆中尋覓蛛絲馬跡,奈何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