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08章 標準度量衡問世

太平十六年(209年),春日的暖陽輕柔地灑在洛陽皇宮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上,每一片都閃耀著曆史與現代交織的輝煌光芒。張循,這位穿越時空的君主,屹立於觀星台之巔,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層層迷霧與時空的束縛,預見到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自189年他奇跡般地降臨這個亂世,以一己之力統一天下,開創華朝,至今已悠悠二十載。華朝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業俱興,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

然而,這位帝王的心,卻並未被眼前的繁花似錦所羈絆,他的誌向,如同那無垠的天空,廣闊而深邃。

“陛下,地圓學說、萬有引力、宇宙結構等理論,經過我們多年的潛心研究推理,如今已日趨完善。”工部天文學顧問劉洪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輕輕打斷了張循的沉思。

這位前朝的老臣,盡管年事已高,不再擔任工部部長之職,但他對天文曆法的精通與熱愛,使他成為了張循不可或缺的智囊。在張循的支持下,他繼續潛心研究,引領華朝的天文學研究逐步逼近後世現代天文學的門檻。

張循聽後,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智慧與期待的光芒:“好,很好。地圓之說既已明了,那麽經緯線的劃分,本初子午線的確定,便是我們下一步的關鍵所在。朕要你們以科學之法,精確測算出本初子午線的長度,以此為基石,構建我華朝全新的度量衡標準。”

劉洪領命而去,數月之後,一份凝聚了無數天文學家心血與智慧的報告呈現在張循麵前。報告中,通過對天文觀測數據的精密計算與地理測量的實際結果相結合,初步估算出了本初子午線的長度。

張循仔細審閱,心中暗自讚歎,這些古人的智慧與勤奮,無疑是華朝最寶貴的財富。

“陛下,我們提議,以四千萬分之一本初子午線長度,定為新的長度單位,命名為‘米’。”劉洪的建議,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