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平叛後後續任命官員、穩定地方的原因,張循一行在益州逗留了冗長的兩個多月後,才終於踏上了沿長江而下進入荊州的旅程。
荊州的第一任州長荀彧,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使得荊州境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功績卓著,如今已高升為內閣大臣。接任他的是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同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智者。
荊州州治已從襄陽遷到了長江邊上的江陵。
江陵地理位置居中,水運交通發達,相較於襄陽,更適合作為一州的政治經濟中心。襄陽雖然軍事價值極高,但在州治的選擇上,卻還是江陵更勝一籌。
張循巡狩至江陵時,發現江陵的發展已經遠超當初的襄陽,繁華程度與日俱增。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人流如織,各種貨物琳琅滿目。再看那江麵上,船隻穿梭不息,一片繁忙景象。照此發展下去,江陵的繁華程度超過原來的襄陽,已是指日可待。
在荊州期間,張循深入考察了當地的水利工程和農業發展情況。他深知農業乃立國之本,因此極為重視。他鼓勵農民采用新技術和新工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得荊州的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同時,張循還與諸葛瑾商討了進一步開發荊州水資源的計劃。他們計劃將雲夢澤進行改造,使其成為魚米之鄉。
雲夢澤地勢低窪,水深的地方可以加深,築堤壩養魚,水淺的地方則挖溝渠排水種水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雲夢澤的水資源,還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荊州的地盤廣袤,包含了後世湖南湖北及其他周邊省份的一部分。這裏坐擁江漢平原、洞庭湖水係,隻要將雲夢澤改造出來,恢複後世那樣的魚米之鄉地位,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於玉米、番薯等作物,雖然產量高,但在張循看來,卻隻能當作輔食。如今的華朝,不缺人、不缺地、不缺農業技術,完全可以用水稻、麥子當主食,玉米、番薯隻能當作輔食,無法成為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