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屬於華朝南疆的新開發地域,地域遼闊,人口稀疏,郡縣設置也較少,政務亦不繁複,故而張循在此地的巡狩並未耗費過多時日。
在完成了對南方軍區與南海艦隊訓練情況的視察後,他便搭乘一艘裝備精良的海軍軍艦,開始北上。
途經夷洲(今台灣)海峽時,張循的心中湧動著別樣的情懷。
夷洲這個在曆史上曾被忽略的島嶼,如今卻在他的治下煥發了新的生機。
在漢朝時期,由於水師力量的局限,這片土地尚未被正式納入朝廷的管轄範疇,甚至其存在都可能未被完全知曉。
然而,華朝的海上力量已然今非昔比,不僅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更將夷洲納入了帝國的版圖,從而彌補了張循穿越前未能實現國家統一的深深遺憾。
根據揚州州長張昭詳盡的報告,這座島嶼上的人口並不多,主要由數千名少數民族構成,他們大多是古代為躲避戰亂而勇敢出海的漁民後裔,在這片孤島上紮根,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由於人口基數較小,當華夏海軍首次發現並將夷洲納入揚州管理時,並未設立郡一級的行政單位,而是直接在會稽郡下設立了一個夷洲縣,對其進行管理。
會稽郡的南部地區,包括今天的福建一帶,地形多山而耕地稀少,生活條件相對貧瘠。然而,正是這種環境促使一部分尋求更好生活的民眾,毅然決然地選擇移民至夷洲沿海的平原地區,開墾荒地,建設家園。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夷洲縣的城區與港口已初具規模,展現出勃勃生機。
當皇帝張循的禦駕親臨夷洲的消息傳開,整個島嶼沸騰了。居民們奔走相告,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對於他們而言,這不僅是對皇帝本人的敬仰,更是對中原王朝重視與關懷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