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30章 出兵大月氏

有無線電報這一現代通訊工具的廣泛應用,信息的傳遞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華朝中樞能夠迅速掌握邊疆動態,及時作出決策。

經過數月的精心治理,西羌高原這片曾經蠻荒的土地,終於逐漸恢複了安寧。大股的叛軍已被徹底剿滅,隻剩下零星的小股勢力躲藏在山川險地苟延殘喘,也隻需通過持續的、細致的治理工作,便可逐一清除。

在這場地方吏治勝利的背後,華朝所推行的土改政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一項真正的降維打擊,它不僅解放了無數被束縛人身自由的奴隸,讓他們看到了自由的曙光,更讓廣大的老百姓感受到了華朝的溫暖與希望。

土改政策的深入實施,使得華朝在民間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無數百姓心向華朝,願意為成為華夏民族的一份子。與此同時,華朝還巧妙地結合了自治政策,既保證了中央的權威,又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從而使得西羌、西域等地的吏治得以理順,社會秩序井然。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間便來到了太平廿四年(217年)。這一年,華朝的內閣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

內閣首輔賈詡與內閣大臣程昱因年齡太大相繼退休,陳宮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資曆升任為內閣首輔,成為內閣新掌門人。而趙雲、荀彧則升任為內閣次輔,他們與陳宮一起,構成了內閣的核心決策層。黃忠、戲誌才、荀攸、陳群等人也憑借各自的功績和能力,成為了內閣大臣,共同為華朝的繁榮穩定貢獻智慧與力量。內閣依然保持著七個名額的精簡配置,但每一個成員都是精挑細選,才華橫溢。

隨著內閣成員的更新迭代,華朝的軍事領導層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黃忠卸任兵部部長一職,這一重任落在了張遼的肩上。張遼以其過人的武藝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了華朝兵部的新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