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月氏與天竺諸國、諸部落緊密結盟,決心在首都巴格拉姆展開頑強抵抗,企圖以此作為抵禦華軍的最後防線之時,遙遠的印度洋海域上,華朝的海軍艦隊已悄然逼近南亞大陸的海岸線。
太平廿五年(218年)六月,夏日的陽光熾熱地灑在孟加拉灣的碧波之上,華朝海軍艦隊如同一條巨龍,蜿蜒而至,攜帶著東部軍區與南方軍區的數萬精銳之師,首先抵達了天竺東海岸的質多王朝。
海軍總司令周瑜代表華朝皇帝張循,向質多王朝乃至整個天竺地區發布了要求天竺各國投降歸附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張循,承天命所歸,統禦萬邦,自漢末紛爭之中崛起,掃平四海,一統中原。東定遼東,西靖西域,北鎮鮮卑,南撫百越,使普天之下,鹹歸王化。而今,朕之威名,已遠播海外,萬邦震懾。”
“朕聞天竺之地,物產豐饒,文化璀璨,人民聰慧而好禮。然則,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古語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朕既已一統中夏,自當以天朝上國之姿,綏靖四方,使萬民共享太平盛世之福。”
“天竺諸國,雖遠隔重洋,然亦當知天命所歸,順應時勢。朕之海陸聯軍,橫渡重洋,駕臨天竺,欲將朕之德政,播於天竺之土。然朕心慈仁,不忍刀兵相見,生靈塗炭。”
“故朕特此下詔,勸諭天竺諸國君臣,速速歸順華朝,共襄盛世。爾等若能順應天命,俯首稱臣,朕必視同華朝百姓相待,保爾等國土完整,人民安樂。且朕將派遣能工巧匠,傳播華朝之工業、文明,與天竺之文化交相輝映,共鑄輝煌。”
“若爾等冥頑不靈,妄圖以螳臂當車,則必將天兵壓境,玉石俱焚。彼時,悔之晚矣!”
“朕之誠意,天地可鑒。望天竺諸國,深思熟慮,速作決斷。勿使朕之天兵,血染沙場,方知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