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54章 皇帝的一天(2)

提及長子張理睿,張循的眼神中流露出幾分驕傲與期待。甄宓亦隨之轉換了話題,二人邊跑邊談。

出生於太平十年,如今已屆弱冠之年的張理睿,不僅是張循的長子,更是他心中的驕傲。自洛陽大學畢業後,張理睿便改換了名字,帶著滿腔的熱情與抱負去了基層,擔任起某縣主管監察的副縣長一職。

他的角色雖非直接處理瑣碎政務,卻承載著觀察與體驗基層官吏、市民、農民生活的重任。

當然,張理睿也並未滿足於僅僅作為旁觀者的角色。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作為洛陽大學的高材生,他絕不容許副縣長的職位成為閑置的擺設。每當有機會,他總是積極投身於實際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與才華,為當地的民生發展、社會治理貢獻力量。

張循身為帝王,日理萬機,與兒子的交流多依賴於皇後甄宓的轉達。甄宓於是向張循講述起兒子在基層如何聯合同僚、商人及百姓,共同監督官場風氣,將原本渾濁的官場逐漸變得風清氣正的事跡。

聽聞此言,張循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他深知,兒子已經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麵的棟梁之才。於是,他心中萌生了一個計劃:再過兩年,便讓張理睿正式接任縣長之位,讓他親自掌舵一縣之全局。隻有這樣,張理睿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官府各個部門的運作機製,以及它們與經濟社會、百姓民生之間的緊密聯係,從而成長為一位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而對於張循的其他十幾個子女,他同樣寄予厚望。每當他們大學畢業,張循都會精心安排他們進入各行各業,讓他們親身接觸社會的各個層麵,了解人間的酸甜苦辣。

他深知,隻有讓子女們真正融入社會,才能避免他們像古代那些養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子公主一樣,發出“何不食肉糜”的無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