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62章 戰列艦炮轟波斯灣

打下洛皮斯城後,華朝將巴爾紮塔被處死的消息廣泛傳播,猶如一股寒風,迅速席卷了帕提亞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這不僅是對巴爾紮塔個人抵抗華軍的懲罰,更是華朝向帕提亞帝國剩餘城市守將發出的一記警鍾,意在明確告知:麵對華朝的大軍,投降宜早不宜遲。

若等到華軍兵臨城下,戰鼓雷動、大炮轟來之時再思投降,那便為時已晚。如此行為,不僅浪費了華軍的寶貴炸彈與精力,更是對華朝威嚴的公然挑釁,必將受到嚴厲的追究與不可饒恕的懲罰。

華朝此舉,意在樹立一個鮮明的榜樣,讓帕提亞帝國的將領們深刻認識到,唯有早日投降,方能保全自身與部下的性命,更有可能獲得華朝的優待與重用。

正如丁零國的國王孛爾金,他明智地選擇了在華朝大軍到來之前投降,不僅保住了性命,更被委以重任,擔任丁零州的州長,成為了華朝治下的一方諸侯。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堅昆國的結局。

該國國王赫炎戈因驕傲自大,負隅頑抗,以為能利用山川地利擋住華軍的進攻,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整個國家也被華朝拆分為幾個郡,並入丁零州管理,徹底失去了獨立與尊嚴。

這一慘痛的教訓,無疑是對那些仍心存僥幸、試圖以武力對抗華朝的將領們的沉重打擊。

華朝通過這“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既展現了其寬容與仁慈的一麵,也彰顯了其嚴厲與果決的態度。如此策略,旨在從心理上瓦解帕提亞乃至羅馬將士,以及其他小國、部落人們的抵抗意誌,讓他們在麵對華朝的大軍時,能夠明智地選擇早日投降,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流血與犧牲,為華朝的征服之路鋪平道路。

在波斯灣的北端,查拉塞尼王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帕提亞帝國的版圖上,作為帕提亞帝國的附屬國,它憑借其緊鄰波斯灣的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發展起了蓬勃的海洋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