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97章 移支國主動歸附

隨著華朝國慶閱兵式的盛大舉行,那軍容強盛、莊嚴宏大的場麵,如同一幅壯麗的畫卷,緩緩展開在世人麵前。雄偉的洛陽黃河大橋竣工,更是如一座豐碑,屹立在黃河之上,見證了華朝工程技術的輝煌成就。

這兩大盛事,如同春潮般湧向四周,波及至那些或遠或近、或大或小的國家與部落,在一些華朝商人有意無意的宣傳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歸附思潮。

華朝的強盛,猶如一麵明鏡,映照出周邊小國的貧弱與渺小。那些曾經自視甚高的國王與部落首領,在華朝的輝煌麵前,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與無力。

在這股浪潮中,部分眼光獨到的中下層商人與渴望更好生活的老百姓,成為了這股歸附潮流的先驅。他們想象著,若能成為華朝的一份子,或許就能擺脫當前的困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他們向往著華朝那令人羨慕的文明成果與生活質量,渴望著能夠在這片繁榮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國家的國王與部落首領而言,歸附華朝並不是一個輕易能夠做出的決定。

他們享受著無上的尊榮與特權,一旦放棄獨立,歸順華朝,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這些特權,甚至可能屈居人下。

這對於習慣了高高在上的他們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然而,在這眾多猶豫不決的國王或部落首領之中,移支國王沙米爾卻成為了一個例外。

他的王位,是在上一任國王不幸遇難於匈奴之手後,由華朝助力複國才得以繼承的。因此,他對華朝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和依賴。

移支國,這個遠離絲綢之路的小國,曾因試圖借匈奴之力洗劫鄰國蒲類國而招致滅頂之災,國王一家被殺,人口銳減至兩千餘人,國家元氣大傷,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沙米爾繼位後,麵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民心渙散的國家。他深知,如果不做出改變,移支國將永遠無法擺脫貧困與落後的困境。同時,上一任國王引狼入室招至大災的決定,也讓沙米爾家族的威望受到了嚴重打擊,沙米爾的國王位置並不穩當,暗地裏暗潮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