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待時機成熟之時再給予雷霆一擊必將收獲得心應手之效。
果然,當山下的阿剌知院目睹明軍的這一係列布置之後,他的心頭猛然一緊。
隻見他立刻命人飛馬傳令下去,暫緩進攻的腳步。
鐵蒺藜這種利器對戰馬來說,殺傷力實在太大了,一旦戰馬踏上它們,非死即傷。
如果不徹底清除這些隱患,自己大軍的優勢不僅無從施展,反而會給對手留下可乘之機,甚至可能直接導致戰鬥還未開始就先陷入被動局麵。
現在阿拉心中滿是懊惱與不甘,這場仗還未真正打響呢,卻被對方一連串出其不意之舉給打了個措手不及,簡直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但沒有傷及一個敵人,還平白折損了幾千俘虜的生命——要知道這些人當中有不少都是健壯有力的好幫手呀!本打算留著他們在後方從事勞役工作的,如今卻化為烏有,真是“肉包子喂了狗”,如何不叫人心痛如絞?
於是乎,在阿拉知院焦急而嚴厲的目光注視下,遠處那黑壓壓一片瓦刺騎軍終於緩緩勒韁停駐下來。
隻見他們紛紛翻鞍離馬,彎腰伏地,試圖將遍野散落的各種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尖刺一一撿起或掃除幹淨。
這活計看似簡單,實則費時又勞心。
原因就在於明軍投擲這些武器的時候根本沒有講究什麽章法布局,而是采取了一種隨機撒放的方式,這就意味著要想徹底清掃幹淨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一件事兒。
雖然隻開辟一條狹窄的小路相對輕鬆許多,但是對於需要大規模調動兵力以實施包抄或者發起正麵突擊的戰略部署而言,這樣的通道實在是太過於局限了。
但那樣一來,勢必將騎兵的優勢限製得死死的,使得機動性和衝擊力大大減弱,更有利於明軍進行防守。
如果大規模清理鐵蒺藜,那些明軍又不是木頭人,肯定會趁著這個機會發起猛烈的進攻,給己方造成極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