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37章 忠義祠

嗚嗚嗚,城內的一處寺廟內外,傳來了陣陣哭聲。距離戰鬥結束已經過去了三天時間,城外的戰場已經被徹底打掃幹淨,對方的傷員被憤怒的將士們全部處死,高衡動員士兵們在城外挖了大坑,把敵人的屍體焚燒後掩埋。

九月份天氣還比較炎熱,不要說高衡這種來自後世的人,就是當時的人們也知道,如果屍體一直暴露在城外不去處理的話,會帶來嚴重的瘟疫。他們好不容易從安南人的刀下活了過來,如果被瘟疫一波帶走那就太可惜了。

除此之外,己方戰死的士兵,因為城內的土地麵積狹小,所以同樣在城外開辟了一個墓園,將士兵們的屍體掩埋後,用硬木樹立起墓碑,大部分的士兵都被親屬或者戰友辨認而確認了姓名,隻有少數人實在是無法確認,高衡隻好做了無名墓碑。

不過有了這次的教訓,高衡開始給全部士兵製作軍牌,這種習慣不僅僅在後世,古代也非常常見,比如錦衣衛就有姓名牌,按照等級劃分,使用不同材質,最次的是木牌,上麵是鐵牌、銅牌、銀牌、金牌。高衡這邊可沒有這麽多材料,所以所有人都是木牌,平日裏掛在胸前,若是戰死,就可以靠木牌上的姓名來辨認。

不僅如此,高衡還將城內的一座小型寺廟變成了紀念陣亡將士的祠堂。明代安南信仰佛教,特別是北部,主要受到中原的影響,從公元二世紀開始,北傳佛教就已經進入安南,所以當時的北方安南人主要信佛,佛寺也是遍布全國各地,每個城池基本上都有,隻不過是大小不同罷了。

脫縣是個小縣城,隻有一座小廟,平日裏僧侶不過十幾人,這次戰亂,城內的人口都被趕走,這座寺廟自然也空置了下來。現在沒有太多的條件,隻能將寺廟暫時借用,改造成祠堂,說是改造,其實也非常簡單,不過是將正堂開辟出來,擺上了陣亡將士的靈位,供人們上香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