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想要重開科考,取賢納才,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哪怕已經將其中的道理講出,劉病仍然沒有要改口的打算。
一些人最是心急,趕緊站了出來。
“陛下,此事關乎重大,處理不好有損朝廷顏麵。”
“是啊!請陛下三思而後行,莫要逞一時之強。”
正所謂,忠言逆耳。
劉病頭一次感受到,不禁搖頭苦笑,這些臣子還是沒能領會到自己真正的意圖。
在場這麽多人,唯有盧泛舟略有洞察。
他試探性的開口詢問道。
“難道陛下已有縝密計劃?”
“知朕者,泛舟也!”
劉病輕笑幾聲,緊接著就把話挑明,與在場之人毫無遮掩。
“從前朝至今,開科取士看似合理,實則不然。”
“寒門子弟的學問再好,到最後也很難受到重用。”
說起這些話,劉病的心裏頭很不是滋味。
科舉製度有形無實,仍然改變不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一現象。
以至於一些真正有學問的人對科考製度很是嫌棄,寧願在鄉間當個教書先生,都不願意入朝為官。
“眾愛卿,你們能和朕講講嗎?為什麽天下有才之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劉病當眾質問,視線不停的挪動,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停留。
不論文官武將,劉病都不許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有所回避。
果然不出所料,一眾人麵麵相覷,哪怕話到了嘴邊也講不出。
就算是盧泛舟這樣的人,也少見的保持沉默。
劉病沒忍住的笑出聲。
“眾愛卿都不願意講,那就讓朕來講。”
“這些有才之士,明知道參加科考也改變不了命運,最終還是會輸給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如果讓朕來選擇,也會和他們一樣,寧願閑賦在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