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從蘇老太太給蘇二伯開小灶被發現後,家中看似恢複了平靜,實則暗潮湧動。
蘇二伯一家這段時間徹底沒了幹活的心思,整天琢磨著怎麽偷懶,要麽就是緊閉著屋門不出去,也不知夫妻二人在房中嘀咕著什麽。
說到底,這個家裏,也隻有老四蘇慶豐是真心擔憂老爺子的病情。
胡氏忙前忙後,幫著蘇老太太一起伺候蘇老爺子,蘇向陽領著媳婦兒下地播麥種去了,一天也沒閑著。
隻可惜,蘇老爺子看著門口拄著拐的四兒子,神情始終懨懨,提不起半點精神。
家裏這一團亂麻,就像暴風雨後的蛛網,看似有個形狀,卻在風雨中搖搖欲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心思裏打著小算盤。
蘇璃不管家裏這些暗潮湧動,反正自己的目的達到就行。
她拿著炭筆在紙上勾勾畫畫,絞盡腦汁鑽研了好幾日,總算把小吃車的框架定了下來。
小推車不大,但至少得配上一個遮雨棚,還能放得下鍋碗瓢盆和食材,生火的炭盆也得想辦法加進去。
最要緊的是,功能不僅要齊全,還得方便收放。
臨水村距離鎮上的碼頭,少說也得走半個多時辰的山路,一路顛簸,東西一定得收放整齊才能保證安全。
沒錯,蘇璃把做生意的地點,定在了鎮上的碼頭。
武陽鎮地處南北交界處,坐落在洛水河畔,水路運輸發達,來往的客商船不斷。
碼頭更是整日熙熙攘攘的,有時候半夜依舊人聲鼎沸,村裏人農閑時,也常結伴去碼頭做工。
去那兒擺小食攤子,客源是不用太操心的,隻要想好賣什麽吃食就好。
這幾日等雨停了,她就讓大哥幫忙去後山砍幾棵樹,把小推車給做出來。
蘇璃做事從來是一步一個腳印,絲毫不慌,隻要蘇家這些人不作妖,她就沒什麽好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