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真的很高興能幫到楊策。
從小到大,楊策沒少欺負他,搶他吃的玩的,闖禍讓他背鍋……
說起楊策欺負他的事,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但楊策自己欺負皇帝沒問題,別人敢對他有半點不好,楊策都會跳出來護著他。
六皇子比皇帝小兩歲,從小就聰明伶俐,三歲能文五歲習武,母家在朝中的地位也高,所有人都覺得六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這樣的聲音聽得多了,六皇子難免受影響,不敢惹楊策——楊策的生母德妃寵冠六宮,本身又性子暴烈——便經常背地裏欺負皇帝。
皇帝的生母活著的時候就沒什麽存在感,何況早逝,性格軟弱,被欺負了也不敢吭聲。
楊策每次都會主動保護他,教訓六皇子。
後來六皇子掉進荷花池夭折了,宮人怕擔責任,誣陷皇帝推六皇子落水,說得有鼻子有眼。
當時先帝分明有幾分相信,也是楊策替六皇子出頭,逼先帝查明真相,還皇帝清白。
若沒有楊策的保護,皇帝別說當皇帝,恐怕早被人誣陷背上殘害手足的罪名,圈禁到死了。
皇帝也不是擔心楊策功高蓋主什麽的,就是覺得一直被他護著,挺沒麵子的。所以,有機會替他出頭一次,別提多興奮了。
皇帝一興奮不要緊,名冊上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員倒了大黴,一律從重從嚴查處。
文武百官見皇帝的行事風格大為改變,都有點心驚肉跳。
他們仿佛突然深刻理解了,什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們一直沒有放在眼裏的小皇帝,終究還是長出了獠牙。
但,權臣是不是因為畏懼皇帝而安守為臣之道的,隻是需要換一種方式,一種更為安全,隱蔽的方式,爭權奪利。
七十多名官員被懲處,與這些官員勾結、牽扯的官員同樣沒落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