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去多久,夏帝似乎精神好了一些。
他看著一絲不苟處理著奏折的顧景之,又想到方才問的,以後想做什麽樣的臣子。
老實說,他對顧景之……甚是矛盾。
初見之時,隻覺得他小小年紀,卻心懷格局,能力當時看不出,不過見識卻是一流。
隻是,一個一直養在府中的少年人,又豈能有這等見識?
他一度懷疑顧景之身後有人在指點。
然而,根據內衛府一直探查的結果來看,他背後並沒有人教導,於是乎,即便是覺得不太可能,他也隻能尋著相信顧景之說的那句話。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若真隻是通過讀史而能發現大夏之弊端者,顧景之此人,無疑是個天才。
隨著再接觸,他覺得顧景之這人,外表看著嘻嘻哈哈,可內心卻狠辣。
似乎一點都不受世俗禮法的幹擾,他對付顧家的決心,似乎一點也不在他這個皇帝麵前掩飾。
坦白講,這種心性他也猶豫過。
他都這個歲數了,培養顧景之也不是他來用,而是留給後世之君。
從顧景之的所作所為來看,若是他真能一句覆滅世家,即便是顧景之今後能夠如同宋璞一般權傾朝野,卻也沒那麽讓人忌憚。
可慢慢地,他又發現了顧景之另一麵。
看著似乎有情有義的樣子。
雖然他幾乎沒什麽交際,不過單單一個陳寶年,還有家裏那個老仆,就足以看出顧景之是個對自己人有情有義,對敵人心狠手辣的人。
而且很善於借勢。
早在殿試那會,他估計就想著借自己這個一國之君的勢了。
從這一點看,似乎心裏少了一些敬畏。
所以,即便是夏帝,心裏也尤為矛盾。
如果他年輕二十歲,他都敢放心大膽地用顧景之,隻可惜,顧景之終究不是他來用啊!
不知不覺,夏帝有些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