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逐日而生

第11章 廬州雪

開機結束後,陳懷楚得到了確切的實驗數據,心中十分激動,這證明了他的思路是正確的,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能夠確保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確的,哪怕前方還很坎坷,就已經很值得振奮了。

“隻要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肯定沒問題!”

陳懷楚拿著實驗數據,再次投入到了研究當中。

研究是枯燥的,特別是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更是枯燥。

除了每天從早到晚的開機測試,觀察收集實驗數據之外,便是不停地進行演算研究。當然,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陳懷楚還特地查閱了世界上其他可控核聚變裝置發表的論文和期刊。

由於目前全球各地的可控核聚變研究進展都很相近,這些數據也都並未保密,都能順利的查閱出來,陳懷楚就想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借助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來給自己打開新思路。

當然,不僅僅是查閱可控核聚變的論文,一些相關的前沿理論物理論文,他也都會閱覽,以開闊眼界。

但閱覽了一圈後,陳懷楚卻發現,目前較為前沿的理論物理,大多數都和實際應用脫離的太遠了,說是物理學,其實都更為貼近數學了。

其實不僅僅物理是這樣,數學要更為嚴重。

隻不過因為數學很嚴密,講究邏輯,這讓數學的研究成果大都可以得到驗證,但是理論物理卻不同,以目前的物理理論研究,相當部分都是現階段這個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得到實際驗證。

並且,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無法得到驗證。

就比如17世紀,開普勒提出了描述行星運動的開普勒三大定律,闡釋了天體的運行規律,但是開普勒本人卻不知道三大定律之間的聯係,直到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才從本質上解釋了開普勒三大定律,第一次統一了天上和地下物體的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