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記者從中科院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我們‘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五千萬攝氏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我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麵繼續走在國際前列。據悉,此次實驗中首次實現持續時間達101.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為目前世界最長。下麵是詳細報道……”
隨著試驗過去沒幾日,國家的主要媒體和電視台上,就播放了有關於此的新聞報道。
電視上,隨著記者的聲音傳來,還播放了實驗成功時等離子所研究員們歡呼的景象,在報道的最後,還有陳懷楚的采訪畫麵。總時長超過半分鍾。
當報道出來後,瞬間就引起了驚天反響。
雖然可控核聚變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但這些年提起的次數實在太多了,隻要稍稍對此有過關注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聽過。
因此在網絡和線下,許多人都開始了討論。
國內的各大主流社交媒體,都離不開‘可控核聚變’,特別是某社交網站上,更是掛在了熱搜榜前列,短短時間內就有數以百萬計的網民進行熱議。
“我去,一覺睡醒這是又發生大事了?而且是和可控核聚變有關,該不會告訴我已經實現了吧?”
“那倒還沒有,不過確實是取得了極大的進步!”
“按照新聞上說,我們的EAST裝置實現了五千萬溫度穩態放電超過一百秒,這豈不是比國外走的都更遠了!”
“豈止是遠啊,堪稱遙遙領先!”
網民們展開積累的熱議,話裏話外都興奮無比。
當然,也有不明就裏的網民看到大家這麽興奮的討論,實在不懂這到底是什麽東西,於是就忍不住發問:“話說你們說的這個可控核聚變,到底有什麽作用啊?難道不是原子彈嗎?這玩意咱們不是老早就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