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核工業的招待所待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整個代表團出發前往首都機場。
經過長達十一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於抵達法國巴黎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剛下飛機,法國方麵和國家駐法大使館就派人來迎接,隨後他們一行人又乘坐專車前往法國南部的卡達拉舍。
那裏是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ITER)的建造地。
一路舟車勞頓,等抵達卡達拉舍附近,ITER的人帶他們入住了當地最好的酒店下榻。
卡達拉舍是法國專門從事核能研究的科研中心,坐落於法國普羅旺斯藍色海岸大區羅訥河口省迪朗斯河畔聖保羅,位於馬賽市的東北部約37英裏。
這裏本來並不算很興旺,但隨著1959年法國推出原子能計劃後,卡達拉舍一直都是法國並且是整個歐洲最大的核研究中心,共有超過二十個固定的核設施,包括反應堆、廢物儲存和回收設施以及研究中心,有數千人常年在這裏工作,其中每年又有超過數百位各國學者和學生在這裏進行核能相關方麵的研究。
特別是隨著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落戶卡達拉舍後,這裏就更加興旺,每年有更多的學者來到這裏從事研究和深造。
而這次因為建造ITER,包括歐盟在內的七方代表團和專家學者匯聚而來,更是使得這裏變得熱鬧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
ITER計劃因為建造成本的問題,所以被分攤給所有的參與國,其中歐盟作為東道主,承擔了34%的資金,日、美兩國各承擔13%,其他各方各承擔10%。
而在建造的過程中,中方又承擔了ITER裝置9%的采購和製造任務,同時還參與ITER國際組織的管理工作和總體協調執行工作。
此次中核工業前來這裏,便是因此事。
其實建造核聚變反應堆,中和工業已經有著很多的經驗,但ITER不同以往,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熱核聚變試驗堆,製造難度非比尋常,中核工業也不敢托大,已經前期交涉了很多次,這次帶著專家來,主要還是進行技術上的論證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