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親身參與,感覺怎麽樣?”這時,劉教授走了過來,一邊看了看數據,一邊笑嗬嗬地對陳懷楚說道。
“劉教授。”
陳懷楚打了個招呼,隨即想了想,說道:“怎麽說呢,沒有想象的那麽振奮人心,更是無法體會到裝置內數千萬度的溫度究竟是何等的偉力,但也說不上枯燥,隻是覺得能夠參與進來,就已經很滿足了。”
“你真是天生做科研的料子。”劉教授笑了笑,望著麵前的環形托卡馬克裝置,半是感慨半是歎息的說道:“想當初我第一次親身參與的時候,可比你激動多了,一宿都沒睡著覺,第二天頂著個黑眼圈就過去了,結果到了之後,嘿,啥都沒看到,隻能盯著數據看,可把我失望壞了。”
“當時帶我的導師看到我的狀態後就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咱們搞核物理研究的啊,特別是在技術沒有突破之前,理論沒有完善之前,隻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次次實驗積累數據,找到規律,修正細節,逐漸形成理論,而這個過程,注定是枯燥且乏味的。”
“我當時就問他,那要是實驗了很多次,依舊沒有找到規律形成理論呢?”說到這裏,劉建為看著陳懷楚,問道:“你猜他當時怎麽說?”
“怎麽說?”陳懷楚露出仔細聆聽的模樣。
“他說——那就繼續實驗,反複實驗!隻要每一次實驗過後都能找到問題,下一次實驗比上一次得到的結果更好,哪怕隻是多一秒,多零點一秒,就值得一直實驗下去,直到找出規律形成理論!若是我們這一代的人完不成,那就交給下一代,要做科研界的愚公,咬定青山不放鬆,這樣我們的科技水平才能一步步推進,我們的人類,才能有廣闊的未來前景。”
……
“等離子體的密度還是有問題,和上次對比後,發現有一些出入,下次可以針對性的做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