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傑隨著大屏幕上畫麵的推進徐徐講述:“直到1965年,我們國家才把白鶴灘水電站列入了第三個五年計劃,隔年國務院準備再次啟動勘探任務時,文革突然爆發,水電站的建設隻好再次擱置,直到1978年文革結束,從‘牛棚’裏被放出來的張衝第三次來到巧家縣。他沿著金沙江徒步考察,當時張衝就站在紅石崖上。”
孫俊傑講到這裏的時候,對麵的大屏幕上剛好是白鶴灘水電站兩側巍峨的崖壁,險峻的地勢和靜臥的長河組成一幅神俊的奇景。
“你們看看,這裏的條件多好!兩岸堅固的崖石,就像排列整齊、威風凜凜的金剛,成壩的地質條件多優越,在金沙江水電開發建設中,我們可以幹多少大事嗬!不幹,死不瞑目,死不瞑目嗬!就是張衝提議把紅石崖改名稱成金剛峽,為了給白鶴灘水電站創造條件,他一手促成了金剛峽公路的通車。在1975年金剛峽公路通車的剪彩儀式上,張衝眼眶濕潤,聲音顫抖地說:‘同誌們、鄉親們,我還是那句話,不看見金沙江上建起幾座電站,我死不瞑目。希望大家體諒我,幫助我,支持我,共同努力,把白鶴灘電站、金剛峽電站盡快地建設好!’1978年,在第九次徒步考察虎跳峽的時候,張衝突然病倒,被查出患了癌症。他病臥床榻時約見了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和雲南電視台的領導,誠懇地請求他們派出一個攝製組,到白鶴灘攝製資料片。資料片完成後,張衝抱病赴京,四處奔走,為白鶴灘電站早日開工建設奉獻了他生命的最後一份力量。1980年10月30日,張衝與世長辭,享年80歲。他走後,遺願是把他的骨灰撒在虎跳峽,他要在這裏等待著大壩落成。”
張衝,周圍聆聽介紹的外國專家學者們默默地念著這個陌生的中文名字。
現場比先前安靜了很多,大屏幕上仍在播放著關於白鶴灘水利樞紐的介紹。白鶴灘水利樞紐主體工程2017年全麵開工建設,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12月20日全部機組投產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