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歡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這地質情況複雜多變,理論和實際操作之間總是存在差異。之前的理論雖然有依據,但可能忽略了一些關鍵細節。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新的勘探模型,也許能給你們提供新的方向,不過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楊德歡單位回來後,韓國強馬不停蹄地去找許賀新,把和楊德歡交流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還著重提到楊德歡在技術理論方麵的深厚造詣。
許賀新聽後,靠在椅背上,一隻手托著下巴,心裏琢磨著:這樣下去肯定不是辦法,韓國強確實是個實踐的好手,在野外勘探、設備操作這些方麵沒的說,可在技術研發上看來真的存在不少問題。老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和思路,肯定突破不了。看來,得大膽引進技術人才了。
許賀新之前也聽說過,去中國石油大學招聘的時候,大學生們都不太願意來這條件艱苦的地方。要是從零開始培養,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還得投入很多精力,而且最後能不能培養出符合需求的人才還不一定。
想到這兒,許賀新腦海裏突然閃過韓國強提到的楊德歡,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對,就是他了!這個人必須得想辦法引進來。他有技術、有經驗,說不定就能成為我們油田的轉折點。
第二天一大早,天邊才剛剛泛起魚肚白,許賀新就準備親自去拜訪楊德歡。一路上,他的心情既緊張又期待,不停地在心裏想著見到楊德歡後該怎麽說。
到了楊德歡單位,許賀新滿臉熱情地快步走上前,拉著楊德歡的手,誠懇地說:“楊總工,我們油田現在太需要您這樣的人才了。這些年我們在勘探上遇到了很多難題,一直找不到突破口。您放心,隻要您願意來,我們在現有工資的基礎上,再給您大幅度提升待遇,各方麵的保障都給您安排得妥妥當當,您就來幫我們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