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看一個人家是否勤快,首先看柴火垛。柴火是東北農村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做飯取暖都離不了它。
因為守著大山,木頭並不稀缺,冬天農閑的時候,男人們都會進山去撿柴火,然後趁著下雪的時候,一趟趟的拉下山。
木頭到了自己家裏以後,先用鋸子鋸成一米左右的木段,再用斧頭劈成劈柴柈子。通常劈柴都會選擇淩晨5,6點鍾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天氣最冷,木頭被凍得又硬又脆,一劈一個準。
每每到了冬天的早晨,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聽到或沉悶,或清脆的劈柴聲。
這些柴火之後被方方正正的碼成一跺,再用毛柴做頂,防止下雨裏麵被淋濕。
這樣的活兒屬實沒什麽技巧,隻要肯花力氣,花時間,一個冬季下來,都能攢下一大跺的柴火。攢不下的,除了懶之外,沒有任何理由。
陳家的柴火垛,是黃泥崗村裏最小的,鬆鬆垮垮隨意地堆在一處,不夠了就去山上隨便揀點,絲毫不在意濕柴冒著的滾滾濃煙。
王老師沉吟半響,攤上這樣的父母,唉!
“你放心,我有辦法對付陳大發。”劉德水在任多年,對村裏這些人的脾氣秉性,早已爛熟於心。
陳秀麗回來就直接紮進了屋子裏繼續貼工藝品,因為心不在焉,一連失誤了好幾處。
劉德水帶著老師進門的聲音傳到她的耳朵裏,陳秀麗放下手上的活計,把耳朵貼在門縫上,屏住呼吸。
陳大發蹲在門檻上,吸著悶煙,一聲不吭。
王萍側著身子,半坐在一張椅子上,狀似為難,“我們也想送孩子去,可是家裏條件實在不允許。主要是還有弟弟妹妹,若是就她一個,我們也不會這麽難了,而且就算上了高中,以後的大學,我們也供不起。”
“大學可以選擇報個師範類,不僅學費全免,每個月還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