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什的餐席上,吳娥感覺到艾米麗是一個健談的女子。當然,這是由於三路人馬偶然遇合,有太多需要交流的問題與交換的信息。如果不是男友的碰肘提醒,估計整個晚上艾米麗會把聚餐變成講座。事實上,雖然艾米麗是東道主,但主要是勸人用餐,自己在餐盤前隻是輕描淡寫。
從有限的幾次餐具起落來看,吳娥明白,艾米麗是在控製碳水化合物,為此對手抓飯、餃子、湯油之類食品自動絕緣。這是當代女性共同的難題,就是克製食欲保持身材。
吳娥也注意到,柯克紙一改過去少量進食的習慣,而是大快朵頤,像是新疆讓他豪爽起來。吳娥還不知道柯克紙體能測試受到的刺激,是警隊生活和晨跑習慣,也讓他不能延續碼字生活養成的久坐少吃作風。吳娥暗想,柯克紙以前碼字和節食,是不是一直受到艾米麗的影響呢?
吳娥也簡單吃了點東西。她早就在等待用餐時間的結束,從而大家離席退到茶座前,痛快地聆聽相逢背後的故事。吳娥首先想了解的是,艾米麗為什麽會出現在塔依爾的牧場上。當然,基本原因已經弄清楚了,這是上海有組織的采風活動,而艾米麗正好把這些網絡作家引向了自己的野心,就是為讓讓《瑪納斯》借“網文出海”,不斷地在南疆采寫瑪納斯奇。
就是說,目前看來,尋找瑪納斯奇,比尋找風箏男孩還更讓艾米麗興奮。吳娥暗想,如果老紮拉爾所教的那個異鄉孩子就是風箏男孩,這兩種追尋正好可以合而為一,三路人馬完全可以再次結盟,趁國慶假期再進牧鄉。隻是在談及這個問題前,大家還得聆聽艾米麗把她“舌戰群儒”的經曆敘述一遍。畢竟,東道主有說話的主導權,何況這也是大家想聽的問題。
果然,艾米麗喝了口茶水,又開始了講述。她說,那場“舌戰群儒”的座談會讓她終身難忘。她所說的“群儒”,是一群雜誌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