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帕米爾的風

第31章 探親

一架去往喀什的飛機掠過英雄城南昌。這是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去往新疆的旅客並不多,坐在機艙後頭的乘客,有六名是來自贛南的三個家庭。

坐在倒數第五排的,是吳娥的爸爸。他戴著一頂鴨舌帽,剛剛發完微信,就把手機塞進了西裝口袋,安靜了下來。一會兒,他又把一部手機掏了出來,對鄰座的愛人說,你看這吳娥的手機,像是專門回贛南來邀請我們的,這一趟探親呀,倒像是專程為女兒送手機的!

吳娥的媽媽說,這閨妮,還像小時候丟三落四,真是讓人不放心!

坐在後頭的,是柯克紙的父母。他們在小城與吳娥父母沒有見過麵,如今相約一起去阿克陶,為兩個年輕人辦訂婚儀式。由於兩個年輕人都匆匆跑新疆去了,這訂婚儀式之前本來還有許多儀式也隻能簡化,比如男方上門呀,比如見麵禮呀,比如商議彩禮呀,一概免了。

雙方的父母也想通了,全讓孩子們自己做主,家長就是去為他們送上祝福。隻是這一趟祝福送得有點遠,從贛南到新疆,遠在千裏之外。

吳娥和柯克紙一番家庭親情電話,雙方的家長都買了同一趟飛機,也是同一趟去南昌的動車。這樣,雙方家長的見麵,是在登機的那一刻,因為此前互相並沒有來往過。

為了顯示男方的主動,柯克紙的父親先打起了招呼,於是飛往喀什的飛機上出現了稀有的一幕。“你是親家吧?你好,我是柯克紙的父親”。遠行的旅客倒像是相親的隊伍。

但到後來,能夠熱烈談起新疆的,隻有吳娥的父親。因為柯克紙的父親沒有每天與兒子“手機探親”的習慣。柯克紙的妻子埋怨地說,這孩子,到了新疆忘了娘,每次電話不超過十分鍾就急著掛機!

吳娥的母親說,男孩子就是粗枝大葉,我們家吳娥可是每天要“手機探親”的,從上大學開始,我們就要每晚視頻。丈夫嘲笑她說,你呀,吳娥一時沒接電話就急得睡不著覺,真是沉不住氣,孩子都這麽大了!吳娥的母親卻說,他們再大,在我們眼裏也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