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二位兄弟,既然如此,那就一起走吧。
我也還沒用過早飯呢,正好可以跟你們一起分享這份美味。”
然而,在他說完這話之前,陳大勝和王大富便連連擺手拒絕起來。
“不不不……”
“真的太感謝陳兄弟你的好意了,但是……”
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行了,不用客氣了。
其實找你們是有事情想要商量一下的。
咱們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聊吧。”
說罷,他自己率先邁開步子朝黃包車的方向走去,並且毫不遲疑地坐進了其中一輛。
在東城區這個地方,自上個世紀初就開始出現了黃包車這一傳統交通工具。
即使時間流轉到了1993年這樣一個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年代裏,雖然隨處可見出租車、私家車甚至是地鐵等多種新型交通方式,但在保留著濃厚曆史文化氣息的東城街頭巷尾,依然能夠看見這些人力驅動的古老身影穿梭其間。
這種現象不僅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古樸之美,也讓人感受到時光荏苒間未曾褪色的人情冷暖。
雖然存留的機會並不多,但對於那些沒有特別技藝傍身,隻為了糊口而四處奔波的外來者來說,這一行依舊是一條生路。
這些人往往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帶著滿心的希望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尋找更好的生活,但殘酷現實很快就教會了他們什麽是生存的壓力。
王大富和他的同伴們便是這無數漂泊靈魂中的一部分。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位於國家心髒地帶的東城市,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發展潛力,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人潮湧入。
每一年都有新的麵孔出現在這個繁忙的城市角落,或懷揣夢想,或被迫遷移。
就這樣,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小小的東城從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迅速崛起成為一個人口超過兩百萬的龐大城市,並且這個增長速度至今仍沒有減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