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三十七年,沉寂了四年之久的匈奴突然發難,三十萬大軍越過大漠,聯同漠南白羊部、樓煩部向大秦的邊郡發起了進攻,和平了許久的邊郡頓時烽煙四起。
上郡,膚施城,北疆大營。
巨大的沙盤圖旁圍著十幾個秦軍將領,沙盤上刻畫著大秦的邊地八郡,沿著長城兩邊展開的秦軍軍團都以小紅旗標識插在沙盤上,一目了然。
蘇角正皺著眉頭看著沙盤,眉心處結了一個巨大的‘川’字型,嘴裏罵罵咧咧道;“匈奴人這是發什麽羊角風,怎麽突然就全族入侵了,一點征兆都沒有,就從漠北殺回來了。”
涉澗也皺了皺眉,說道;“這次匈奴人似乎動真格了,不再是小打小鬧了,要換了以前,我們求之不得,正好畢其功於一役,可是現在…….”
抬眼看了眼正襟危坐帥位的王離,低頭又說道;“現在大將軍生死不知,士卒已經多有猜測惶恐之意,我們和鹹陽那邊的態度又不甚明朗,都在互相提防著,這種時候若大軍出動,勝算並不是十分。”
王離仍不言語,隻是專注的看著沙盤。事實上匈奴人的反應早在他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的。
秦國的製度不同於關東任何一國,秦人是以軍功立國,戰時的國家機製完全是為軍隊服務的。這才會有了長平之戰中,秦國不過五百萬的人口,卻能支撐起五十萬大軍數月勞師遠征的供給。雖然統一六國後,軍製治國的思想淡化了許多,可在邊軍中,仍是沿用原來秦國的那一套。
所以王離才會放出消息誘匈奴南下,一旦北軍轉為了戰時製度,那三十萬大軍和邊地八郡的所有決議權就牢牢的掌握在他王離的手中了,部下所要做的隻是服從他這個大帥的命令。
秦軍中極重軍規,平時尚有地方上的監禦史和文官製約他的權利,各地的將領和郡尉們也會對他陽奉陰違。可是到了戰時動員,那就完全是他這個主帥說了算的,所以王離才會處心積慮的想挑撥匈奴南下,這樣才能牢牢的將北軍掌握在手,防止鹹陽方麵有什麽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