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部八萬兵馬出關,浩浩蕩蕩,有車炮火器無數。八萬是編製,實際人數遠遠低於編製,有的營隊缺員額高達五成,總兵力大約在四五萬,但袁應泰手裏掌握的情況是八萬。這樣算下來,袁應泰布置的十幾萬大軍,實際上不足十萬。
馬林部於十七日出關,先後接到袁應泰的兩道命令:穩打穩紮,不可浪站;接應杜鬆部之後集中兵力,迅速向邊牆靠攏,等待沈陽的新部署。
明軍組成三個方陣,主力以車陣為核心,步騎配合;在後方五裏距離布置另一方陣作為預備隊;右翼即南方布置步騎方陣一個,作為機動。
全軍向東南方向行進,準備控製界凡北麵的渾河水麵,然後派出機動部隊渡河接應杜鬆部。(實際上杜鬆部已經在十六日就全軍崩潰。)
十七日晚,馬林前哨發現建虜軍主力,馬林立刻下令就地紮營防守。主力方陣組成車陣,並在營前四方挖了三道壕溝,在壕溝中布置鳥銃手,後麵放置各式火炮。壕溝之後,還有騎兵營,核心才是車營,步軍布置在陣營之內,整個陣營防禦嚴謹。
而南麵的機動方陣則在營前放置各種障礙物抵擋騎兵,全軍熄燈宵禁,準備隱藏在暗處等待運動作戰。不幸的是,機動營被建虜哨騎探明了方位,八旗軍連夜趕到戰場,調騎兵主力準備襲擊南邊的明軍機動部隊。
十八日淩晨,建虜前鋒騎兵衝到營前,撤除障礙物,而後麵的騎兵則組成三波衝擊隊形,對明軍方陣實行攻擊。明軍被幾輪騎兵衝擊,土崩瓦解,全營潰敗。
建虜掃除了側翼威脅,迅速在正午前到達馬林主力營前麵,布置連續兩波次衝擊。第一輪衝過去,遭受了明軍迎頭痛擊,密集的槍炮掃射過來,建虜騎兵死傷大半;第二輪緊接著衝近,明軍的炮隊等火器還未裝填好,隻有輪射的火銃阻擊,建虜風卷而至,布置在壕溝中的明軍紛紛逃竄。馬林急令騎兵出戰,雙方一頓拚殺,各有死傷,建虜軍見車營防禦嚴密無法突破,再度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