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十五章 物理專業的魔鬼課堂

研一的課不用特別交代認真聽,隻是代課老師也沒必要要求太過嚴厲。

上課鈴聲響了。

王浩馬上使用了教學幣,快速進入到教學模式,用陽光而清朗的音調,填充了整個教室,“這一節的內容,內容是微分方程組解的圖像。”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題,首都和東港之間的旅遊競爭,兩個地方都忙於做廣告吸引遊客。”

“其中x′代表東港,y′代表首都,x和y分別代表東港和首都的偏離常態旅遊廣告預算……”

“在這個例題中,我們可以針對進行分析,第一種情況,東港預算表現積極,而首都表現平靜。”

“這裏有一點,我們需要忽略東港的預算……”

“……”

當課程正式開始以後,每個人都在認真的聽,他們跟著王浩的講解陷入理解和思考中,一點點的深入,慢慢的到最後繪製出方程組解的圖像。

整個過程流暢而清晰。

等在回過神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聽明白了,有些學生不由的感到驚訝,他們發現講台上的年輕老師,講解的思路非常清晰,能準確的把握每一處難點。

當碰到難點的時候,對方就會多講解兩次。

這樣就讓他們感覺跟上課程變容易了,理解新知識內容也就變得容易了,預習的時候,一些不太明白的內容,被講解一次就感覺理解通透。

好多學生不由讚歎,“這個年輕的王老師,比鄭老師講的好啊!”

“講的清楚,容易明白!”

“上鄭老師的課,總是感覺跟不上,聽王老師一講,就好像都理解了。”

學生的感受,實際上,就是教學效率的差別。

教學效率,放在本科級別差距並不大,因為本科級別的知識是基礎,大部分學科隻需要了解基礎就好,學生隻要認真預習、認真聽課,就都能夠跟上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