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樓二樓會議室。
理學院院長欒海平,教務書記蔡國強,科技處主任副主任李明,還有包括周清源在內的理學院三位資曆深的教授,他們都看向了朱建榮。
朱建榮很是鄭重的說道,“大家知道王浩吧?周教授推薦的,和學校隻簽了一年合同,當時考慮的是,他身上有科研問題。”
“周教授很有眼光。”
“王浩確實是非常的出色啊!”他很認真的說道,“之前有三篇核心論文,數學計算機類,我仔細研究了,內容是傅裏葉變換輔助構架數學模型,國內外互聯網大公司,都非常重視這個成果。”
“我聽人說,阿巴雲給王浩開出百萬年薪,邀請他做個講座,就花了二十萬。”
“這個事,我知道。”
周清源開口道,“我也是聽別人說,後來問了下王浩,那個成果確實很有價值。”
朱建榮點頭繼續道,“之前我們是商量著,下學期前給王浩提升為副教授,也就是副高七級,隻要做個申請,重新簽合約就沒問題。”
其他人都跟著點頭。
副教授已經屬於‘體製內聘任’,受限於教學年限、資曆等,他們也沒有權利直接提升,而是要向省教育廳提交申請,一般省教育廳不會插手高校聘任問題,隻要有幾個教授簽字推薦,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他們有些疑惑的看向朱建榮,事情不是都已經說定了嗎?
二十四歲,特別提升副教授,速度已經相當快了。
如果是放在十年前,根本也不算什麽,因為當時人才沒有這麽多,二十四歲的東港博士,可以歸為‘天才’級別,來學校就會被聘任為副教授。
現在人才太多了、博士太多了。
哪怕是頂尖高校畢業的博士,來到大學也要先簽七年合同,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積攢兩年、三年的教學資曆,才能留任聘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