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Mathematica》,《數學學報》。
世界公認四大數學頂級期刊之一,中科院SCI分區檢索數學一區。
瑞碘皇家科學院Mittag-Leffler研究所出版,創刊曆史一百四十年,平均每年發表論文十七篇。去年和前年,則都隻有十一篇、九篇。
國內僅有八篇論文在《數學學報》上進行發表,其中包括兩名建國前後的數學泰山北鬥,其他論文則都是發表在兩千年後。
兩千年後的六篇論文,所屬的高校和機構,包括首都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東港大學、胡南大學,津開大學,而涉及到的專家學者中,有高校的校長副校長、科學院院士,最低則是名校的數學教授。
其中四十歲以下的青年學者隻有兩人,最低年齡則為三十四歲,當時在任津開大學數學所教授,發表論文以後名聲赫赫,被認為是‘國內數學的希望之星’。
由此可見,想在《數學學報》上發表論文,難度究竟有多麽高了,用‘難於上青天’來形容都不為過。
《數學學報》,被公認為數學類發表論文最難的期刊,沒有之一,其難度甚至遠超三大頂刊《自然》、《科學》以及《細胞》。
如果能夠在《數學學報》發表一篇論文,都可以在個人履曆上,記下濃重的一筆,並由此帶來一係列諸如學術名氣、申請基金容易審批等好處。
這方麵,所屬學校肯定會大力宣傳。
朱建榮和李明看到王浩提交的課題資料上,投稿《數學學報》已經標注‘發表’狀態,就知道論文肯定是通過了審核,已經確定好發表的日期,頓時都感到非常的震驚。
這可以說是創造西海大學的曆史了。
在一係列震驚情緒結束後,他們就想到了宣傳問題,學校裏有教職工在《數學學報》上發表論文,絕對是需要極力宣傳的消息。
當然,前提是發表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