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走下了講台,和眾多學者寒暄一番,隨後重新坐到了位置上,繼續聽取剩餘的報告。
好多人都還在討論著。
頂級學術會議也少不了‘錯誤’的報告,但一般都隻出現在沒什麽名氣的學者,或者幹脆是‘在讀博士生’的報告中,有名氣的學者到會議上做報告,出現重大錯誤還是非常少見的。
另外,論文需要經過兩次審核,多數出現的也隻是小錯誤。
西彌斯·戈爾利克斯和阿爾馬洛斯的問題在於,他們並不知道研究是錯誤的,並用清晰的邏輯幾乎‘騙過’了所有人,若不是‘傅裏葉變換輔助構建數學模型’的作者就在現場,STACS會議很大概率會收錄一份錯誤的論文,甚至可能會把‘最佳論文獎’頒發給這篇錯誤的論文。
這篇論文發布出去影響會非常大,肯定會有更多的機構嚐試使用論文中的方法,然後就會發現問題。
到時候,STACS會議的名氣會受到影響,權重也會受到影響。
STACS會議主辦方,應該感謝指出錯誤的王浩。
這篇論文能‘幾乎騙過’所有人,原因還在於兩個新的方法,一個是‘分治法’,另一個是‘傅裏葉變換輔助構建數學模型’,兩個方法都非常的巧妙,讓會場好多人都感覺眼前一亮,下意識覺得有這麽巧妙的方法,並且邏輯非常的清晰,內容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很低。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西彌斯·戈爾利克斯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著名的教授,放在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的名氣,拿過好幾個計算機理論相關的獎項,據說今年還成為了圖靈獎的候選人。
西彌斯·戈爾利克斯是否能拿到圖靈獎不確定,但能夠被提名獎項候選人,就已經超過大部分學者了。
圖靈獎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領域最重磅的大獎。
如此有名氣的學者,發布重大的成果報告,質疑自然也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