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四天,位於北半球的居民都能在傍晚看到這樣一幅奇觀:一顆前所未有的藍色光點在穹頂保持著耀眼亮度,如果觀察者所處緯度夠低,它會散射成光斑,位置則更偏向地平線。
當然,這必須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才能看見,隻不過如今很難再遇見月明星稀的夜空了。
一直到加速階段完成,棱鏡引擎關閉,星艦總體情況良好。似乎上天眷顧著這支脆弱的人類扁舟,事情完全按照預想的那樣發展。
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航程裏,大部分狀況都要靠飛行員們自主判斷,地麵控製站隻會提供一些預案和建議,畢竟隨著距離愈加遙遠,無線電通訊的速率將會顯得極其低下。動輒幾十上百分鍾的延遲也會讓控製中心的一切實時指令變成行動累贅。
這段時間裏,張南門也終於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克羅諾斯’號上麵。
哪怕這輩子已經沒機會見到載人星際航行,至少在此後的百年內,這顆探測器也必須飛抵我們的比鄰星:南門二。
但在此之前,有一項必須提前完成的工作,這件事和安集密不可分。當安集徹底退出焰火計劃,他必須找到一名替代者,能夠熟練使用自己的奧爾特算法,並主持項目組大局。
這也是焰火計劃二期工程的核心之一。
張南門當然知道安集的難處,這件事若不是航天局一直抱著墨守成規的態度,整天擔心輿論壓力,可能也不至於如此棘手。
折躍生開發的項目,必須由折躍生負責,何其荒誕的死板與偏見。
好在安集已經拍著胸脯給老人打包票,在星艦發射當天的晚宴上,他說目前找到了最合適的人選,隻要多接觸和勸導就行。
張南門頗為欣慰,事情聽上去不像撒謊,也並不是為了給自己寬心。
但就在兩天之後,安集知道高興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