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楊曉倩剛剛大學畢業那會兒,她的爸爸就坐牢了。
那時候,異日集團剛剛小有起色,楊萬鈞的事業也算是步入了正軌,可偏偏這個時候,楊父由於多年來一直從事著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活動,被警察掌握了確鑿的證據,被判了二十年的有期徒刑。此後,楊母的身體就總是不太好,近些年還患上了心髒病。
彼時的楊曉倩,就是麵臨著這樣一個兩難的局麵,她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少不更事的小女孩,每當自己的那位渾蛋哥哥在外麵惹什麽事了,她可以告訴自己的父母,讓他們去教育哥哥,但現在,她和哥哥早已經無所依靠。而且,她的媽媽還需要她的關照。
如果這個時候,讓她媽媽知道自己的兒子又在外麵惹事了,而且惹的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大事,結果可想而知,楊母一旦心髒病複發,說不定會撒手人寰。
其實後來楊曉倩最喜歡和丁乙討論的一件事情就是“熵增定律”。楊曉倩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逃不過“熵增定律”,當然這是被科學證實的事情,她所說的物質,也包括人。
楊曉倩認為,人生最可悲的是,你終有一天,會活成自己當初最討厭的那個人。丁乙問楊曉倩怎麽會有這種感慨,難道她也討厭她自己嗎?楊曉倩說不是,她說,她說的是大多數人。
丁乙仔細琢磨楊曉倩的這句話,覺得她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楊曉倩的確對人的“熵增定律”有著自己很獨特的看法,她還曾和丁乙說起過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在我們每個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要求並不高,隻要有一對愛我們的父母,有幾個真心相待的朋友,就完全可以了。可是隨著我們年齡一天天長大,我們的知識掌握得越來越多,社會經驗越來越豐富,我們的想法就慢慢地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