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來自1.25光年外,非常準時。全息圖像裏的壯闊星河與地球上觀測到的別無二致,但若是附加多譜式分析儀的數據圖層,無論誰見了都難免驚呼宇宙之迤邐。
距‘聚變引擎之父’張南門逝世已經五十多年過去,這艘由他親手設計的克洛諾斯號探測器早已飛躍奧爾特星雲,來到距半人馬座α大約2.97光年的地方。
限於同位素電池的功耗,其設計壽命是240年左右,如果按照現有速度正常飛行,並且在減速機動順利完成的情況下,人類的首顆星際探測器將會於2321年造訪我們的比鄰星係。
要是在此期間人類仍沒有研發出任何類似曲率驅動的‘超空間航道’技術,我們的子孫必定會驚歎,祖先們在兩百多年前居然留下如此寶貴的遺產。
今天是探測器發射六十周年紀念日,繁星航天局早就計劃好的慶祝會卻泡了湯。由於一周之前的某些秘密原因,本該到場的工程師團隊幾乎有三成缺席。
這些專家本是重建火星溝通關係的支持者,他們受弗朗索瓦之邀完成了發射任務,卻在信使號的徹底失聯後,無一例外地被軟禁起來。其實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信使號藏有任何武器,之所以暫時將他們限製自由,也是怕走漏風聲留下輿論把柄。
簡短的開場儀式之後,大廳裏已經變得稀稀落落,甚至一些重量級嘉賓都在眾目睽睽下直接離場。畢竟航天局剛剛發生這種不愉快的事,地火通訊的重磅新聞又不斷拋出,許多人都沒心情參加這樣的活動。
盡管場麵已經潰散得不成樣子,坐在首席的老人仍緊盯著投影,似乎被無垠的宇宙空間徹底陶醉,不管這場‘慶祝’是否開不下去。
這是她的老師在幾十年前送給全人類的禮物,正如張院士所說‘我們身處宇宙,自當奔向宇宙’。盡管她還是折躍生的時候,隻能膚淺理解這句話的字麵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