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品江山

第一七九章 鎖廳試

-“不要大意!”趙宗績還沒說什麽,耳聽八方的陳希亮轉過頭來訓斥道:“鎖廳試盡管錄取人數要多些,但考生的水準要高很多,不比正試簡單多少!”

“好好……”陳恪趕緊虛心認錯,截住陳希亮的話頭。

什麽叫鎖廳試?這是宋代科舉中,針對‘有官人’的特殊考試。所謂‘有官人’,是宋代官員中的特殊群體……比如靠父輩恩蔭、以軍功、或者通過非進士科考試取得官職的,總之一句話,就是那些沒考中進士,就當上官的。

按說,考進士也是為了當官,當了官何必再考進士?然而在宋代官場,進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麵子大、名聲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而所謂的‘有官人’,則被稱為雜途出身,多半被閑散置之,或者困頓於底層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現問題,背黑鍋的總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不是正途出身呢?

所以這些‘有官人’紛紛參加進士考試,以求提高政治地位,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宋廷對‘有官人’參加進士考試的態度,也是經過一個從禁止到限製、到允許直至放任的過程。

宋初,開國君臣總結唐末五代以來,武將專權所造成的政權更迭、民不聊生,開始有意識的用文人治國。作為廣納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開科取士便成為重中之重。為了以避免權勢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樹立科舉考試的公平形象,禁止‘有官人’參加科舉。

然而這與官員們的利益相悖……宋朝對官員的恩蔭之濫,前無古人,當官的隻要別犯錯誤,再不濟,到末了總能蔭上一子。至於那些位高權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蔭上好幾個子弟。所以曆代官員前赴後繼,一點點撬動了這項祖製,直至將其變為權貴們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可以鎖廳應舉,即在單獨的考場考試,考完後由禮部單獨批閱,並呈皇帝過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當時合格後隻能遷轉官階,並不能獲賜科名,以表示朝廷對科名的珍惜,不輕授與的態度。而且不第者還將被取消本身的官職,推薦保送他們的長官,也要受到懲罰,顯然朝廷對有官人參加科舉,還是持消極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