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品江山

第一九五章 危局

李忠這番表現,讓陳恪十分擔憂。倒不是說這個人本身如何,而是他對趙宗實和趙宗績的態度差別……連一個行伍中的粗人,都能感受到兩人前景的明暗,何況其他人乎?

可見情況已經分明到了到何等地步。

這也難怪,因為被水災打斷的帝國繼承人問題,現在隨著洪水退去,似乎已經到了非決不可的地步。

還是因為那個範縝,這位年初首倡立儲的諫官,前後一共上書十九道,整整堅持了近大半年。到後來,見上疏不管用,他便麵諫,從這一年七月開始,隻要一上朝,他必定會建言立儲,官家不聽他講,他便秉承宋代言官的一貫傳統——上前拉住官家的袍角,不說完不放他走,折騰個沒完沒了。

趙禎拿他沒辦法,隻好給他升官,然後把他踢到地方去當知州……這屢試不爽的一招,誰知在範縝這卻不起作用,因為他拒不上崗。

範縝說自己有病,便回家硬生生躺了一百天。當人們再看到他時,都認不出來了——隻見不到五十歲的範縝,已是須發皆白,就好像韶關前的伍子胥一樣。

事態到了這一步,就不受任何人控製了。範縝的執著激勵了許多有誌一同的官員,他們也開始紛紛上書,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

先是侍禦史趙卞上書,拿剛剛過去的洪水議論說,老天爺已經對我們發出警告,民間也生出惑眾的妖言,皆是因為我們的國家沒有儲君啊!希望官家秉持大公無私之心,趕緊選個接班人,把他或者放在宮裏接受帝王教育,或者讓他做官磨練,總之一刻也別耽擱了!

馬上知製誥吳奎、禦史呂景初等人也上書附和。就連那個砸缸的司馬光,盡管遠在地方,卻心憂朝廷,也跟著湊起了熱鬧,上書建言立儲……當然,他現在雖然很有名,但畢竟遠在西北並州當通判,對朝廷沒啥影響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