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百年後,有個叫嚴複的思想家,曾經說過:‘中國之所以為今曰之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且不論,而為宋之所造就者,什八九可言。’也就是說,當下的都市的各種現象,不論是好是壞,大部分是從宋代開始就已出現的。而一切的濫觴,就是這座當世世上唯一的超級都會,擁有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汴京城。
宋朝建國一百年後,國家已經出現越來越嚴重的人口問題,在農村,就是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並,在城市則是地價越來越騰貴,汴京城更是如此。
陳恪花了二十貫,就買到一處住宅,是特殊時期、特殊位置上的特例。隻要過上幾年,人們忘記了對洪水的恐懼,把房屋重新蓋起來,倒手一賣就能賺到百貫以上……這還是京城最偏僻不便的東北角。
而在城內其它區域,房價更是幾何級數增長。稍微繁華些的地段,一百貫,便隻能買一間屋,價值千貫、萬貫的住宅比比皆是。而在真正黃金的地段,你有多少錢也沒地可賣。
可想而知,這次出現十三行鋪這整整五千畝黃金地段……要知道,大宋皇城的占地麵積,才兩千兩百五十畝;整個汴京城的麵積,也才七萬三千五百畝……足有兩個皇城那麽大,會引起整個富貴階層怎樣的爭搶。
如果放在別的朝代,有錢人肯定會與官府勾結,巧取豪奪貧苦百姓的地產……仁義點的,以廉價地段的房產置換,頂多再給點補償款。一般是補償款都沒得給。而很多時候,甚至直接出一個白菜價強買,老百姓不賣的話,就會遭遇[***]、並被當成精神病抓起來。
但這是仁厚的宋朝,而且有一位最仁厚的官家,此時開封府尹,更是為民做主的包青天。這讓大戶們不敢耍花樣,隻能老老實實和開封府談。
起先,大戶們也想以廉價地段的住宅置換,並給予一定的補償……他們拿出來的土地,大都位於城外市鎮上的。但包拯說不行,必須有六成土地位於城內,而且補償款應當向周邊地價看齊,而不是以這裏原先的地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