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朝好丈夫

第一百零九章:答案呼之欲出

有人不禁長吸一口氣,瞪著眼睛悚然道:“宮裏的意思莫非是要對寧王……”

“吳大人……慎言,這種事,豈是你我可以猜測的?乾坤獨斷皆在聖心,我們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吧。”光祿寺大夫輕輕抬眼,看著那說話之人,慢悠悠地道。

那姓吳的堂官謹慎地閉了口。

卻又有人道:“陛下這道旨意為何走的是中旨而不發往內閣,不知又有什麽用意?”

許多人沉默了,卻有人道:“這個還看不明白嗎?這件事牽涉到了謝學士,陛下不走內閣,便是想要保護謝學士,想想看,若是旨意過了內閣,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內閣慫恿陛下下旨,現在這麽做,雖有掩耳盜鈴的嫌疑,卻總可以平複一些清議。”

這麽說,倒是令人能夠接受,今曰這件事實在太大,錦衣衛、內閣、東宮、宗室甚至是皇帝,哪一個擺出來都足以讓人倒吸涼氣的。可是偏偏,這些厲害關係的人卻被一根線牽了起來,弘治朝是大明的一個分界點,若說在這弘治朝以前,大明的法令苛刻,可是到了弘治朝之後就開始鬆弛起來。商人們不必再避諱洪武皇帝的祖製,開始穿起了綾羅綢緞,官員們說話也開始沒了遮攔,就是士人清流也逐漸開始登場,這是一個新的時代,至少從開化程度和社會氛圍來說,大明在這個零界點開始反其道而行了。

所以雖然涉及到了皇室、藩王,光祿寺裏的堂官仍在議論不休,爭來爭去,問題又回到了原點,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那謝學士到底是阿諛迎上還是公允?其實要分辨也簡單,問題就在太子的那篇文章上。

若是太子的文章當真是出彩,勝那上高王一籌,謝學士就沒有錯,太子也沒有錯,反而是上高王無理取鬧,至多太子心中不忿與他衝突而已。

可要是太子的文章並不出色,謝學士卻偏袒太子,上高王大叫不服,自然是理所應當,而太子居然還敢動武,這就有點兒不應該了,還有那個百戶柳乘風,居然還敢衝上去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打人,那就更是錦衣衛中的敗類,京城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