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大人,我看到了,看到了,這兒有一篇上高王的文章。”那王文博的長子激動地大叫一聲,雙手端著報,眼睛恨不得伸入報中去。
王文博聽了,連忙命這家人拿報紙來,認真一查找,才發現在這學而報的第二版有個豆腐塊大的文章。
王文博深吸一口氣,那迷霧重重的事件眼看就要撕下麵紗,讓他的心都不禁冒到了嗓子眼裏。
從本心上,王文博是希望太子文章寫得更好的,如此一來,就可以證明太子並非是草包,也可以證明,謝遷謝學士一如既往的公允。若是連謝遷都成了諂媚迎上之人,王文博身為光祿寺大夫,卻也明白,一旦這件事揭發出來,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到時候整個朝廷都會亂套,到時候要謝遷請辭的聲音,必然會一浪高過一浪。
“要出大事的……”王文博心裏這麽想,他雖是讀書人,可是畢竟還是朝廷命官,當然清楚一旦謝遷倒台,勢必會引起整個內閣的停擺,至少這謝遷就是劉健舉薦的人,到時候會不會波及到內閣大學士劉健,卻也難說。還有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穿的都是同一條褲子,難道在這個風口浪尖,他就能明哲保身?
內閣倒台會發生什麽?王文博幾乎可以預見!所以當看到上高王文章的起頭,就已經感覺有些不妙。
這篇文章從一開始,洋洋灑灑數百字,幾乎每一句都花團錦簇,不管是格式還是用詞,雖然稱不上精妙,卻也算是上乘了,尤其是上高王別具匠心,從太平盛世感懷到洪武太祖,更可謂是花了一番苦心。
“此人若是科舉,一個秀才想必是有的。”王文博隻看到了起頭,就已經下了評價。
對那些宗室來說,能有秀才的水平,已是王文博很高的評價了。太子的本事,王文博也有耳聞,據說是不好讀書,下筆不能言,不知經典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