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士子風流

第二十二章:我乃忠良之後,你是什麽東西

眼看局麵有些失控,蘇縣令又是覺得此案棘手,又是惱羞成怒。

案子其實很分明,按徐謙所說,是張家公子帶著人去了張家,三個成年人硬說被一個弱冠的少年毆打,這未免有些可笑。於情於理都是徐謙占了理。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蘇縣令不想講道理,他是外官,需要本地鄉紳的支持,一邊是一對賤役父子,一邊是赫赫有名的錢塘張家,孰輕孰重,他怎麽掂量不清?

可是直接不問是非就收拾這一對徐家父子未免又太過明目張膽,蘇縣令老於世故,決心從別處下手。於是狠狠拍打驚堂木,正色道:“放肆,被告之人徐謙,本縣早就聞你目無綱紀,今曰一見,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麵,你在這高堂在上竟也敢放肆咆哮?”

徐謙自始至終都表現得很冷靜,和他的年紀很是不符,再加上他說話有理有據,引經據典,若不是因為張家的緣故,蘇縣令免不得要對他有幾分欣賞。

隻是現在騎虎難下,也顧不了許多了。

徐謙正色道:“大人明鑒,小人確實有咆哮公堂的嫌疑,可這也是張家先挑起,是他先辱罵小人為賤役,小人不忿,適才反唇相譏,大人若是以為不妥,小人甘願受罰,還請大人降罪。”

徐謙這麽一句實在讓蘇縣令目瞪口呆,他甚至懷疑,這個小子到底是不是弱冠之年,一番話居然比官場上的老油子更加得體。

說話是要講究藝術的,徐謙方才的應對就很有藝術,先是說明是張太公先罵了人,而自己隻是反擊,隨即又退後一步,承認錯誤,請大人責罰。

若此時他嘴硬,蘇縣令不介意窮追猛打,治他一個咆哮公堂之罪。偏偏這小子誠心誠意地認罪伏法,表示願意接受處罰。可是前提卻有一個,要罵,那也是張太公先罵,他徐謙甘願伏法,蘇縣令總不能厚此薄彼,隻收拾他而不收拾張太公?若蘇縣令想要霸王硬上弓,就難免讓人議論勾結豪強欺壓小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