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一個班級,“高三年級”和“高一年級”中還相去甚遠地隔著一整層“高二年級”的教室。蕭又其得到的關於蘇子年的家庭訊息,就隻有零零碎碎一點點。
有時候是跟顏咫遙無意間聊起,她也隻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偶爾還會自覺多言地馬上閉嘴,說到一半就不再繼續。
有時候是不熟悉的同學、學妹或學弟,當作閑話一般的捕風捉影,真實程度更是無從考證。
他曾經聽到人這麽說:
“那個不怎麽說話的蘇子年,聽說是個孤兒……”
“哎,你知道嗎?聽說他是被他爸媽拋棄的!”
“總之看他那副陰沉的模樣,心理肯定有問題喏。”
“真是好可惜喲,要不是他身體那樣,我一定追他做我男朋友。”
……
紛擾流言有N個版本,但卻始終不見主人公的辟謠澄清。於是猜測疊加想象,鋪天蓋地,熙熙攘攘。
每一次想到蘇子年,蕭又其也會不自覺地在心底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當然,他的猜測是完全的自我推理,從未和第三者分享或探討過。
第二次去他家,他並未提前給蘇子年打電話,隻是憑借著詢問顏咫遙得來的幾區幾棟幾零幾自己找到了地方。雖然上次深夜幫他送書,但連哪一棟都沒有摸清楚,況且,是在黑漆漆的夜晚。
停下車,蘇子年抬頭張望,一整片灰黑色建築細密地占據了所有的視線範圍。雖然上次是在夜裏,但這片房屋卻並未因為今天有光線而更加好看一些。
這一整片住宅小區在這個城市已屬陳舊建築,其中大部分房屋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曆史。房型過氣,結構老套,環境肮髒,但卻在一輪又一輪的城市改造中死裏逃生,苟延殘喘至今。這裏居住著的市民,大多是“二十年前平安穩定,二十年後除了平安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發財或破產,升遷或敗家都沒有)”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