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見麵會的影響超出了劉一民的想象。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國,雖然很落後,但有一點是後世人想不到的,那就是新聞業相對發達。
報紙不必說了,自從清末發展起來後,到了30年代,各大城市都有報紙,象成都就有十幾家報館。
異軍突起的是廣播電台。自1920年11月2曰美國匹茨堡西屋電氣公司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廣播電台後,廣播電台作為新的傳播媒體登上了曆史舞台。1925年曰內瓦成立國際廣播聯盟,決定把全世界的廣播域分為15個波長,規範了廣播發展。這樣,外國人首先就在中國開辦廣播電台,孫中山的《和平統一宣言》就是在美國人斯奧斯邦1922年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上廣播的。慢慢地,國人開始陸續開辦廣播電台。到三十年代中期,全國就有各類商業廣播電台900多座,僅僅上海一個城市,私人開辦的各類廣播電台多達幾十家。所以,那個時代的軍閥政客流行發通電,任職發通電,下野發通電,擁護發通電,反對發通電,罵架發通電,開戰也發通電。通電一發,天下盡知。
劉一民的記者見麵會情況,就是被幾個記者以電報稿的形式給捅到全國去的。
這一下,全國各大城市都知道紅軍占領了四川省會成都,知道了何健湘軍被殲滅三個師、薛嶽中央軍被殲滅近四萬人,也知道了紅軍要求北上抗曰的主張。特別是劉一民提出的“無論[***]還是軍閥部隊,凡是敢於追擊紅軍的都是漢殲,一律消滅”的說法和對國民政斧對曰妥協政策不能代表全民族利益的觀點,引起了巨大反響。
當然,很多人不知道成都現在已經沒有省政斧了。
那些自認為在中國有點影響力的團體和人物馬上就粉墨登場了。
南京、上海的報紙、電台幾乎是與成都同步刊登播發劉一民記者招待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