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傷員,劉一民和羅榮桓又去看望了戰地醫院的醫護人員。
戰地醫院政委淩昆出身於天津的一個買辦家庭,學生時代受馬克思主義影響,成了進步學生,進入蘇區參加了紅軍。此人對金融和銀行業很有研究,在中央蘇區的時候就曾經在毛澤民手下工作過。由總部派到十八團後,一直在後勤處工作。本來,淩昆對醫學一竅不通,不是醫院政委的合適人選。劉一民看中了淩昆處理內政幹淨利落的手法,醫院又急需政委,就把他派到戰地醫院來了。
看了戰地醫院醫護人員的精神風貌,劉一民就知道淩昆這個政委當的很稱職。心裏暗歎可惜,等進了陝西,象淩昆、陳子虛、楊唯這幾個對經濟有研究的,必然要調整工作,這醫院還得選政委,幹部總是不夠用。看來,到了陝西,得抓緊時間讓中央恢複紅軍大學和中央黨校,大批培養幹部。
淩昆哪裏知道軍團長已經動了調整他的工作的念頭,還在認真地報告醫院建設和醫護人員思想情況。報告完,淩昆說:“軍團長,政委,要是能讓倪華醫生留下就好了,她的醫術水平很高,要是她能留下來,加上陳院長,我們就可以同時開展兩台大手術,能挽救多少戰士的生命啊!”
羅榮桓默不作聲,他已經知道暫時是不可能留住倪華的,這姑娘已經為紅軍立功了,不能耽誤人家的學業。
一聽淩昆說起倪華,劉一民就想起戰鬥結束了,該送倪華走了。她的家庭背景那麽複雜,在這裏又搶救了一些[***]傷員,萬一將來被哪一個返回南京的[***]軍官認出來,憑她的家世,大問題雖然不會有,但小麻煩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要是蔣介石知道了是她救了自己,以蔣介石的姓格,很可能把她送到美國,禁止她再回來。
淩昆見軍團長和政委都不說話,就和陳同對視了一眼,大著膽子說:“報告軍團長和政委,以倪華醫生的手術水平,我看去不去美國留學都不要緊,完全可以留下來為我們北上抗曰服務。我們想請軍團長、政委和她好好談談,動員她留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