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十月十五日,遼海中已經飄滿浮冰,山東大地白雪覆蓋,百姓們又開始在嚴寒中煎熬,各地的商業和農業活動大多停止,仿佛進入了冬眠。
文登到登州的官道上,一麵紅色的飛虎軍旗在朔風中烈烈飛揚,整齊有力的腳步聲在安靜的大地上傳得很遠。
“你們是什麽軍隊?”
“文登營!”
“啥叫文登營?”
“戰必勝!攻必克!”
“男兒從軍為何事?”
“救家國危難!”
趙宣滿麵通紅領頭鼓動士氣,每問一句便用一隻手揮舞一次,將行軍的氣氛搞得十分熱烈,他崇禎二年被抓住後,及時投靠了文登營,因為以前幹過白蓮教,很多宣傳的方法其實是相同的,所以他對訓導官的工作非常適應,受到了黃思德的看重,一路曆任局訓導官、司訓導官,現在已經是預備營第四千總部的訓導官。
這次文登營出兵救援大淩河,陳新與王廷試討價還價一番之後,拿了一大堆好處,將人數增加到了兩千人,還有輔兵五百,當然陳新告訴王廷試說都是戰兵,而且這已經是文登營僅剩的戰力。
兩千人中有戰兵第三千總部、預備營第二司和騎兵營,屬於臨時拚湊的編製,陳新給這支軍隊取名大淩河戰鬥群,由騎兵營營官朱國斌任戰鬥群副主官,陳新臨時給他任命了一個遊擊的官銜。
戰兵第三部一千一百餘人,千總是範守業,張家灣最早那批纖夫之一,剛到威海時便在王長福的小隊任長槍手,因作戰勇猛,一路升遷到副千總,王長福調任預備營營官後,任戰兵第三千總部千總。
預備營第二司由兩個連組成,都來自文登營區的兩個屯堡,共五百餘人,騎兵營則全數出動,合計四百名。
趙宣是預備營第一千總部的訓導官,這次調動的第二司屬於他管轄,他便自告奮勇要隨軍,被中軍部任命為戰鬥群的副總訓導官。